引言
經驗證明,對于資產密集型行業而言,在項目前期建設施工階段,盡早考慮設備將來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助于日后的運營管理工作。
眾所周知,由國內工程公司和設計單位主導的施工項目有兩大特點,第一速度快,第二造價低。隨著國門的打開,這套施工方法也在海外項目中得以廣泛運用,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扶持了國內經濟多年來的迅猛發展。
但從哲學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在如火如荼的背后,我們也發現,這一方式的致命缺陷,如施工與規劃的嚴重脫節。隨意在現場對設計進行調整的情況司空見慣,而且沒有任何的書面記錄。其次,國內工程總包只關注眼前主管利益,很少換位思考,缺乏對項目長期可持續性發展的遠見。因此,在項目竣工交付時,很難向業主移交項目的竣工圖紙,以及設備的預防性維護建議。
正是由于缺少對施工階段對于工程信息的原始記錄,通過根本性原因分析這套方法論,我們發現,想要找到最快捷的、可改進的維護短板,可直接從設備的設計和安裝這兩個角度來切入。因為出于對速度和成本的追求,這兩類問題會在試運行期間,被施工團隊神不知鬼不覺地掩蓋起來,通過快速修復,盡快達到驗收標準。很少備案、也沒有分析。
回過頭來,再說說維護。作為一個又臟又苦的基層工作,一般很難得到人們的重視。大多數人認為,設備壞了就去修就是設備維護,卻忽略了其工作背后蘊含的系統方法論和知識工程體系。長此以往,由維護不當造成的隱患問題也接踵而來。從社會層面看,近年來,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屢見不鮮。而從企業經營看,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同時,企業花重金投資的重要設備卻出現了可靠性差、提前報廢等現象,無形中又加重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喜科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基于對全球新建項目的實施經驗,并整合在國內市場積累的近15年經驗教訓,喜科已開發出一套在項目施工建設階段,與工程總包商及其設備供應商協同合作的維護管理解決方案,旨在確保項目從技術文檔準備的前期施工階段順利過渡到投產運營階段。除了能輔助企業的試運營工作,還能幫助業主和運營團隊建立一個精確且立體的設備技術數據庫,從而使得維護人員能從項目運營第一天起,就養成良好的維護工作習慣。
尤其對于國內從業人員而言,利用一套計算機化的維護管理工具來組織維護工作是個很抽象的概念。相信肯定有人會質疑說:什么?現在就要開始準備維護工作了?但設備都沒有安裝交付呢!
作為一個強大的、以過程導向的管理工具,通過CMMS系統的實施,可幫助我們清晰地定義開展準備維護工作的相關步驟,讓工程師們系統化地更深入了解項目本身。
下圖所示為喜科主導的方案思想,即利用CMMS在項目施工建設階段驅動維護工作的準備:
方案優點
建立一個詳細、精確且易于使用的設備技術數據庫
區別于傳統的、扁平的設備臺賬,通過與設備供應商協同合作,喜科能幫助業主在CMMS系統中建立一個詳細、精確、結構化且易于使用和讀取的設備技術數據庫,包含設備的說明書、合同、備件列表等,從而避免了這類重要資料由于保存不當,造成的不必要的缺損甚至遺失。這樣不但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有效支持日常維護工作的決策(如去哪里購買備件、如何拆卸設備等)。
便于與其他自動化子系統實現無縫集成
在項目前期施工建設階段,是實施CMMS系統和其他自動化系統(DCS、SCADA、ISCS、BMS)的最佳時期。不但能提前定義有助于維護工作的監控數據類型,從而規劃兩套系統的實施設計方案。相比實施成本,也要比在運維階段執行這類項目節約很多。
重要的是,在前期我們有更多時間來探討如何實現更先進的集成方案:包括全面的HMI(人機界面)集成,即通過監控系統的人機界面,能直接讀取CMMS系統中的技術文檔;以及更具實用價值的數據交互,即根據企業的維護策略,合理定義需觸發維護工單的警報和讀數。
優化設備生命周期
就流程型工廠這類項目而言,如果能實施上述解決方案每年就能節約上百萬美元的間接損失:如能減少停機、降低維修成本、杜絕同類問題反復發生等。在項目早期實施維護管理工作,根據著名的“浴盆曲線”,能幫助設備加速進入“有效壽命”階段,并延遲進入設備“磨損”階段。
實現與BIM的集成
BIM三維建筑模型在建筑設計和施工領域的使用已成為政府的政策要求。而在施工階段開始籌備CMMS系統的實施,可實現BIM與CMMS數據間的無縫集成:即將BIM模型中的部分建設數據和設備信息與CMMS系統中的運維數據(技術參數、備件列表、維保手冊)進行關聯,從而整套集成方案可有效輔助項目在商業運營時的管理需要。喜科解決方案支持與BIM(如Revit)系統的用戶界面集成,允許用戶在CMMS系統中,直接查看設備的三維模型,并實現數據交互訪問。
輔助項目試運行
通過對流程和所實施的糾正性工作的記錄,使用移動管理解決方案,能輔助工程師監管項目的試運行過程,確保建設方或設備供應商根據要求進行相應的施工。為了實現所有修改的可追溯性,同時,還可以在CMMS系統中詳細記錄在試運行階段所發生的故障信息,以此作為設備歷史數據庫,為未來的診斷工作提供依據。
著眼未來
就大型基建項目而言,如果能在施工階段貫徹維護準備工作的方案,就能防患在運營階段的無故停機事件,大大降低維修成本,有效杜絕同類故障的反復發生,每年可為業主節約上百萬人民幣的支出。以長期可持續發展作為愿景,這套方案能幫助設備加速進入服役階段,穩定并延長設備的生命周期,不斷優化業主的投資。
(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