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ANews整理并發布 轉載請注明出處
11月16日,德國工業集團西門子公司公布了2023財年及第四財季業績。2023財年營收在可比基礎上增長11%,達到778億歐元(2022財年720億歐元),新訂單額在可比基礎上增長7%,達923億歐元(2022財年為890億歐元)。儲備訂單總額再次突破紀錄,達到1,110億歐元。2023財年的實體業務的利潤和利潤率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凈收益接近兩倍創造了新的紀錄。
從營收上,數字化工業集團(DI)業務增長率約12%,達到73億歐元(2022財年:65億歐元),大大超出此前公布的10%的預期平均增長率。
從新訂單額上,西門子交通的大額訂單、西門子醫療和智能基礎設施集團(SI)業務增長強勁。第三、四財季,西門子交通的訂單可比基礎上增長分別達26%和224%,而數字化工業集團的兩個數據則是-35%和-8%,主要是受自動化業務訂單的影響。
DI集團各區城市場的新訂單額均有所下降,中國市場的下降明顯。
“去庫存”是影響自動化業務的主要因素
新訂單的下降一個主要原因是工業企業仍處于“去庫存”階段。2022年大量恐慌性訂單透支2023年的需求,加上下半年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到用戶對上游自動化代理商和廠商新增采購訴求。中金公司認為,當前中國工業品庫存處于底部,但能否就此開啟一輪上行周期還需要觀察,可能低位徘徊。從復蘇格局上看,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復蘇情況為中游(裝備制造業)>下游(汽車制造業、造紙業)>上游(原材料),這種格局也帶動中游利潤占比的不斷攀升。
數字化工業集團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軟件業務,特別是EDA大宗訂單。第四財季,EDA的增幅高達75%,西門子工業軟件的營收增長超過30%。其次是SaaS轉型勢頭強勁。第四季度,采用SaaS的客戶已經約11300家,其中新客戶占比77%,中小型企業占比84%。
儲備訂單為業務托底
第四季度,智能基礎設施集團(SI)的主要訂單增長主要來自數據中心,其次是對于積壓訂單的執行,成為大部分地區增長的重要力量。
積壓訂單也叫儲備訂單,是銷售部門已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尚未履行發貨交付、未實現銷售收入的訂單金額。儲備訂單可前瞻性地預計未來可實現的銷售收入。如果未交貨訂單太多就意味著交貨時間過長,這些訂單很可能被能快速交貨的競爭對手搶走;未交貨訂單少則交貨期限會縮短,但會影響企業營收。
2023財年,西門子的儲備訂單總額再次突破紀錄,達到1,110億歐元。據預測,西門子2024財年儲備訂單可達430億歐元。
實體業務有望保持盈利性增長
在地緣政治局勢不再進一步加劇的前提下,西門子預計2024財年實體業務將繼續保持盈利性增長。并且在2024財年下半年,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自動化業務將完成客戶去庫存并開始回升的情況下,數字化工業集團預計,2024財年營收將在可比基礎上增長0%至3%,利潤率預計為20%至23%。繼續推進SaaS轉型,擴大中小企業客戶群,構建EDA產品,跨企業擴展基于云和邊緣的產品是主要舉措。
智能基礎設施集團預計,2024財年營收將在可比基礎上增長7%至10%,利潤率預計為15%至17%。
茵夢達分拆已提上日程
財報中指出,西門子旗下電機和大型傳動公司茵夢達(Innomotics)的分拆正按照計劃順利推進,目前已基本完成。同時,西門子也將仔細評估來自第三方的報價,也就是說茵夢達有可能完全獨立、上市或出售給投資者。
茵夢達整合了低壓至高壓電機、齒輪電機、中壓變頻器和電主軸領域等業務,并提供相關的服務和項目支持,其年營業額大約在30億歐元。據報道,大型傳動應用事業部有限的數字化可能性是西門子放棄該業務的原因之一,此外,沒有達到公司的利潤目標也是可能原因。
最近,西門子的子公司——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由于受到旗下風力渦輪機業務西門子歌美颯的拖累,報告全年凈虧損46億歐元。2020年西門子宣布將其能源業務獨立為單獨的公司,也是因為能源業務的盈利情況與其他業務相比明顯低于平均水平。
近年來,西門子一手忙著拆分非核心業務,一邊不斷地收購工業軟件公司,以此來壯大自己核心的數字化工業業務的思路已經日漸清晰,從硬向軟也是很多傳統工業企業的未來方向。